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啟用 2:3 圖:本站自繪
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國旗設計人曾聯松將四顆小星定義為代表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所提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後來官方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後可能不再有階級,所以改為代表全國各族人民,不再區分每顆星各別的意義。曾聯松還表示五顆星呈現出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國領土形狀,五星使用黃色來自中國人是黃色人種,但官方解釋並未採用這些內容。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於北平成立,其中由田漢、李立三、沈雁冰、馬寅初、馬敘倫、張奚若、張瀾、郭沫若、陳嘉庚、葉劍英、廖承志、翦伯贊、歐陽予倩、鄭振鐸、蔡暢、錢三強共十六人組成的第六小組負責制定國旗事務。7月14日至8月15日,籌備委員會於人民日報、北京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等大報刊登徵求國旗啟事。截至8月20日,共獲得三千零一十二件設計稿,評選委員選出三十八件,提交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當時最受歡迎的設計是紅底、黃星,加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色橫條。
包含毛澤東在內的多名重量級人士都贊成此一設計,唯獨張治中看法不同。張治中在9月23日的聚會上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將旗幟一分為二似乎有分裂國土之意,而且黃條也不像黃河,反而容易聯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此時,田漢向毛澤東建議「復字三十二號」的「紅地五星旗」。紅地五星旗設計人為曾聯松,曾聯松以一顆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再參考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所提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四個社會階級,加上四顆較小的星。大星當中有個象徵共產主義的鐮刀鐵鎚標誌。由於此設計與蘇聯國旗極相似,原本在第一輪的評選中就被淘汰,但田漢認為將鐮刀鐵鎚去除就不會太像蘇聯國旗,於是入選為復字三十二號,並被命名為紅地五星旗。此一提議獲得了毛澤東的認同。
之後,毛澤東在9月25日的會議上說服眾人改採紅地五星旗,並去除了鐮刀鐵鎚標誌,改名為「五星紅旗」。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以五星紅旗為國旗,在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正式啟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解放軍軍旗
1949年6月15日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解放軍軍旗又稱「八一軍旗」,與國旗相同的紅地與黃星,黃星右方有「八一」字樣。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將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視為解放軍的誕生日,因此「八一」成為解放軍的重要象徵,許多旗幟、佩章都有八一字樣。
陸軍旗
1992年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陸軍旗下方八分之三為綠色,代表陸地。
海軍旗
1992年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海軍旗下方八分之三為藍白相間的橫紋,代表海洋。
空軍旗
1992年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空軍旗下方八分之三為天藍色,代表天空。
火箭軍軍旗
2016年7月1日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火箭軍軍旗下方八分之三為橘色,代表飛彈發射時噴出的火焰。
武警旗
2018年1月10日啟用 4:5 圖:本站自繪
武警旗下方八分之三為三條與武警制服同色的橄欖綠橫條,代表維護國家治安、海上執法、防衛作戰三項主要任務。